不少化學和生物成分的危險性都遵循“關鍵看劑量”的邏輯,電離輻射同樣如此。計算人體輻射吸收劑量的單位叫希沃特(Sv,也譯作西弗),簡稱“希”。這是個很大的單位,短期內受到0.4希的電離輻射就可能會出現皮炎、脫發、白細胞減少等急性中毒癥狀,超過2希就有致命危險,8希以上則回天乏術。為了計量方便,平時常用的單位是毫希、微希(1希=1000毫希;1毫希=1000微希)以及雷姆(rem,1雷姆=10毫希)。
由于宇宙射線和天然放射性元素幾乎無處不在,縱然沒有人工核設施,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十面埋“輻”:照一次X射線胸透約為20微希,坐飛機每小時額外受到的宇宙射線輻射為3微希,在磚石或混凝土建筑中住一年約70微希,胸部CT一次約5.8毫希,就連人體內的必需微量元素鉀,都有一部分是具有放射性的鉀-40,吃一根香蕉平均也會受到0.1微希來自鉀-40的輻射……
總賬算下來,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問題科學委員會統計得出,全球普通人每年受到的有效輻射劑量通常在1~10毫希之間,平均2.4毫希,其中八九成是宇宙射線和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本底輻射,其余幾乎都來自放射性醫療和診斷設備。以這樣的輻射劑量,健康人的細胞“體質”和修復能力足以平衡電離造成的不良影響,至于致癌風險,得加碼到100毫希/年以上才能辦到。對于不和放射性行業打交道的普通公眾來說,高緯度、高海拔和過分做放射性醫療,是導致輻射劑量較高的幾大因素。
QQ:1851175383
手機:13051892539
電話:13051892539
郵箱:1851175383@qq.com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東路121號院5號樓11層1201